高中一年级历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点击数:725 | 发布时间:2024-11-27 | 来源:www.qiangyibao.com

    高中一年级历史考试模拟试题
    本试题共页,共5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我们的名字和考生号填写在答卷纸密封线内的相应地方上;
    2. 考生需要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仅需交回答卷纸。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需要)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习历史教程《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规范下,周天子具备‘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需要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规范”在大家现行历史教程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4、中国古时候选官规范历程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荀子君道》:“墙以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觉得,君主应当
    A.打造上传下达的邮驿规范 B.常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大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国内古时候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规范的良善在于持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
    A.中央集权规范日趋健全 B.君主专制规范空前强化
    C.内阁学会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规范的基础开始瓦解
    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觉得雅典
    的政治规范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规范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可以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质学会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0、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要紧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不过辩论场合,不作出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要紧方法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进步 D.辩论的环境益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1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一同同意的成文法典 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 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量上有益于平民 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12、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持久的遗产,初是从习惯法进步而来,但罗马法更要紧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最佳选择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3、从罗马法的产生进步过程,可以明确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罗马法合乎
    逻辑的演变过程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1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知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大家自己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让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大家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看法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分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15、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进步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要紧用途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况,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需要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英国革命歌法国*“不只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区域即英法两国的需要,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需要”。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法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规范的胜利 D.君主规范的衰亡
    1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假如两院有绝对多数需要开会,总统也需要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18、《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
    C.加大了国王的权力 D.君主“统而不治”
    19、右图是1804年拿破仑加冕仪式,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
    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拿破仑
    A.一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B.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规范
    D.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拿破仑加冕仪式》
    20、穿越时空隧道,倘若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回到1875年,他们的一同点不包含
    A.学会国家的行政权 B.是军队高统帅
    C.是国家的元首 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2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块对美
    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22、马克思说:“推进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致使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缘由
    23、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进步的趋势是
    A.逐步由民主主义革命向杜会主义革命过渡
    B.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C.列强经济侵略向产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D.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24、唐德刚觉得国内的社会政治规范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大概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5、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动。对这两场革命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都大大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废除去封建土地所有制 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预而失败
    2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叫做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叫做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重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打造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7、192024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量学生
    28、“……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如此,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守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情景 B.红军长征的经历
    C.抗日战争的史实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9、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需要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动时期 B.抗日战争马上胜利
    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30、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策略,但并不期望和计划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达成社会变革。……事实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怎么样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3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推选方法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互联网上以投票方法先后进行了“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居第一。马克思位居第一是由于
    A.马克思学说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B.马克思支持工人运动 C.马克思学说继承了人类历史的所有文明成就
    D.马克思学说指出了各国现代化的道路
    3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中,你觉得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打造政权的第伟大尝试
    C.10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规范在中国打造
    33、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国民党政权 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规范 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34、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赖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规范,打造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中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5、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如何才能防止或预防再发生诸如‘*’如此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规范方面解决问题”。为此,国内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规范 B.加大民主法制建设
    C.健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6、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时尚如此的口号:“哪个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哪个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能翻身。”该口号不可以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风靡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3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目前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8、“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权势,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所有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叫做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海外交史,冷战绝不是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最佳选择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40、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由于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
    多权力中心,每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更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在表达
    A.当今世界,美国是超级大国 B.国家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很难独霸天下 D.美国的国际地位很矛盾
    2、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需要。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状况不给分)
    41、新课程需要学生要掌握自主探究学习,某同学在学习了必学Ⅰ《古时候中国的政治规范》这一单元将来把“古时候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觉得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有关的是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42、下列手段包括了官署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内容的是
    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B、宋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C、元在中央设宣政院和中书省 D、清设内阁后又设军机处
    43、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数十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察在任公
    职职员的表现。结合所学常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的高权力机关
    B、材料中所说的“10次会议”有权审察公职职员但无权决定公职职员的去留
    C、雅典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参加公民大会
    D、雅典的公职职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需要对社会负责
    44、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辞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类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类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所说的“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
    A.特权等级代表 B.第三等级代表 C.宪政 D打造共和政体
    45、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A、割占土地 B、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46、“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趋势。依据对这两个关键字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缘由包含
    A、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B、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进 D、资产阶级革命动的进步
    47、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10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是
    A、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的 D、和农民阶级打造了网盟
    4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一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网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A、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以北京为首都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49、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一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初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察看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A、中国进步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B、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C、中国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5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目前
    A、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3、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51题10分,52题16分,53题14分)
    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示意图。

    材料二 大家的政治规范之所以被叫做民主政治,是由于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一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大家的私生活活中,大家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大家遵守法律。
    ——伯利克里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二所示政治规范的名字和产生的朝代。图二所示政治规范有什么特征?

    (2)依据材料二,剖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1、二的政治规范有什么本质不同?
    52、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一块 图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款》签字仪式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为何要确立如此的外交政策?(4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了解,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大家手相握时,一个年代结束了,另一个年代开始了。
    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常识说明变化是什么原因。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的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其他人打中国牌。”
    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中国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海外交政策的进步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53、近代以来,欧洲很多国家确立了各具特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大收获,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 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什么革新?(4分)
    材料二 马克思觉得,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店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遭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规范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守卫的、军事专制规范的国家”。
    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结合对英、美、法、德近代政体的剖析,你觉得他们有哪些一同特点?(4分)

    清远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1、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D B C B D A A A D C A C D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D B A A C C B D A D C B B D D B C C
    2、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需要。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状况不能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C AB A D B C B C B D B D A D C D A D
    3、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1题10分,第52题16分,第53题14分,共40分)
    51、(1)名字: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分);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特征: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特征:人民主权(或公民政治);法制。
    不同:材料一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
    52、(1)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缘由: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政策。(4分)
    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缘由: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苏关系恶化。’
    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影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有利的进步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外交政策的进步变化需要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伴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当令调整;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53、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4分)
    特征: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2分)德国政府不是议会选举的,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政府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对议会负责。
    (3) 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法治原则(4分,答出两点即可)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