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要紧的国家教育考试。每年临近研考,网上总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及答案”“认识命题教师或考务职员”等噱头,散布互联网谣言,发布不真实信息,诈骗考生钱财。为此,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网信部门梳理大全了近年来一些典型案例,并提醒广大考生:这类谣言的背后都是一些不法企业、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有关部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增强法制观念,提升法律意识,以案为鉴,擦亮双眼,明辨谣言,谨慎防范上当被骗。期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期望考生不信谣、不传谣。
1、烧钱可买考研考试试题和答案,实为“助考”诈骗
每年研考期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兜售所谓“考研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等,有些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贴吧、QQ交流群等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试题样题”等魅惑信息。待考生付款后发现让人骗之时,企业早已“室迩人遐”。
2017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期间,广东公安机关破获一块“助考”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据了解,2017年研考试前夕,广东公安机关发现有人在网上兜售所谓“考研考试试题”,引发网民热议。在学会确凿证据后,办案民警在广州某网咖将犯罪嫌疑人吴某闯及其同伙莫某敏抓获。经审察,两名犯罪嫌疑人对在网上发布不真实研究生考试答案推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犯罪嫌疑人吴某闯交代,其在网络上搜索下载了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概要,自行将大纲编辑为所谓“研究生考试模拟试题”,声称“准确率达80%以上”,以3000元一份的价格卖给了19位考生,非法获利5万多元。
研究生考试模拟试题是国家绝密级材料,其命制、运输和保管都有严格的管理和安保手段。广大考生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不要相信所谓的提前拿到考试真题和答案。在网上购买所谓“考研考试真题”“考试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不真实信息。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切勿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别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别人非法供应或者提供考试的考试试题、答案的”“代替别人或者让别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2019年9月4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考试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的”“非法供应或者提供考试的考试试题、答案的”,均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之一的“情节紧急”,将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2、宣称有“内部资料”,结果是一坑到底
在研考备考期间,一些不好的企业总是借助考生复习紧张,无暇搜集备考资料,假以“上岸”学长学姐的身份,宣称有考研“内部资料”,实质干的却是骗钱的营生。上当考生不但钱物两失,还耽误了考研复习进度。
2016年,正在筹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三学生李同学,偶然间在一个名为“2016某大学考研”群里看见一条消息称:“某大学考研网要举行限定名额的优惠活动,各类内部资料低至2-5折供应”。李同学点开链接,看到很齐全的考研资料,价格都上千。于是,根据网站客服需要,拍下了一份原价近1000元,现价五折的资料。在付款过程中,群主将承诺的“打五折”变成了“原价购买资料后通过支付宝返回一半的货款”。李同学付款后,收到的却是粗制滥造的材料,非但未返款还被踢出群。同年,另一高校学生刘同学在一考研平台中看到一则“2016某大学行政管理整套考研内部资料”的帖子,于是花200元购买。收到后发现,所谓“内部资料”均为百度可查,再回头联系卖家,却发现早已被拉黑。
一些QQ群、微信群、贴吧、平台、手机App中涉及研招考试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兜售考研“内部资料”字样的商业推广信息,这类信息均系不好的企业自我标榜的不真实宣传。正常可以公开的考研资料,如考试概要、参考书目等,考生均可通过有关官方机构或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专门网站进行查看获得,切勿轻信网上叫卖的所谓“内部资料”。
3、考试前编发“占坑帖”,考后宣传“押中题”
一些不法分子或机构,为夸大宣传,总是借助QQ空间或者平台发帖时间设置机制,通过考试前编发“占坑帖”,考后篡改发帖内容,制造“考试前押中考试真题”的假象,进而推行诈骗。
2019年某职业资格考试期间,公安机关破获一块在网上散布疑似考试前泄题图片推行诈骗案。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为推行诈骗活动,于考试前一天在其QQ空间发布一条状况,设置为仅自己可见,在考中非法获得考试模拟试题后,重新编辑该条状况,将考中制作的所谓“考试前押题密卷”图片替换原有内容,并设置为全员可见,状况发布时间仍显示为考试前发布时间。通过发布“占坑帖”,谎称可以获得考试前押中的考试真题,推行诈骗,骗取考生钱财5万余元。与之相似,2017年研招考试刚刚结束,有考生反映某法硕考研平台涉嫌考试前泄露法硕考研试题考试真题。经调查,该平台为做不真实宣传,由员工在法硕考试开考试前两小时发布“考试真题帖”,帖内并无内容且设置为关闭状况。考后通过搜集考生回忆的考试试题内容,将重新编辑的所谓“法硕考研考试真题”替换原有内容,并设置为开放状况,发帖时间仍为考试前两小时发帖时间。以此编造考试前获得考试真题的假象,误导广大考生。
近年来,此类涉考犯罪频发,紧急扰乱考试秩序,导致广大考生上当被骗。其背后目的,无非是为编造假象推行诈骗或做不真实宣传谋取利益,蒙蔽考生,误导公众。每年研考试前夕,各地教育、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都会联合拓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对涉考违法违规活动,有关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发现一块、查处一块,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特别提醒广大考生,提升互联网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识谣辨谣能力,一同抵制涉考互联网谣言,净化考试互联网生态,打造好考试环境。
本文由教育部供稿。